我國正推動國產雜糧復興工作,不過,運輸掉落的基改玉米、黃豆,卻可能有汙染國內種子之虞,過去從未有相關監測機制,為確認其影響狀況,農委會與主要榨油廠、飼料廠合作,下月起首度開啟監測工作。基因改造種子的汙染事件,在國際上屢有所聞,包括日本、韓國都有進行追蹤調查,歐盟更要求業者運輸過程中,不得有任何外溢或者洩漏的狀況,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上百萬基改黃豆、基改玉米等,不過卻沒有相關監控機制,被批評危機意識薄弱。根據農委會資料顯示,以黃豆為例,每年台灣進口265萬萬公噸黃豆,其中有9成8是基改黃豆,不過,從港口卸貨,運輸至油脂工廠、飼料工廠等的期間,業者卻都未被要求提交計畫,或者受到監測。去年開始,運輸掉落的基改玉米、基改黃豆,受到民間團體注意,追蹤更發現這些基改黃豆、玉米在貨車載運的過程中,少者數十顆滑落,多者更有數百顆散落,有的掉在馬路邊,有的甚至掉在泥土中,甚至成長發芽,在台南與高雄都有被發現,引發可能汙染我國種子的疑慮。農委會十月起,就會開始進行基改作物運輸監測工作,農委會指出,已經分別請國內主要的黃豆榨油廠與玉米飼料廠,提供運輸行進路線,將對此進行監控工作,預計將持續2年,農委會畜牧處指出,除了運輸車輛經過的路線、可能會散落多少、掉落在哪裡,以及掉落之後是否發芽成長等,都是主要監測工作。畜牧處指出,這是首次監測工作,在掌握相關資訊之後,未來如果要對業者進行運輸相關要求,也才能知道怎麼做,至於運輸掉落的基改玉米與黃豆,會不會有汙染國內種子,進而引發可能的食安與環境問題?對此,農委會樂觀指出,來自國外的基改玉米與黃豆其實不適合在台灣的氣候下生長,估計若散落出來,也長不成株,若真的長成,也可能一至兩個月就枯死,應不可能會造成環境重大威脅。基改專家台大名譽教授郭華仁表示,黃豆雖然不用特別擔心,但是,玉米是有可能因為開花,而產生汙染現象,若是玉米開花,假設不遠處又有玉米田,基改玉米的花粉可能傳到鄰近的玉米田中,因而影響作物。不過,郭華仁也表示,基改玉米或者基改黃豆掉落之後,在馬路旁或者泥土中,長到開花不是這麼容易,黃豆一般不太可能發芽,所以不用特別擔心,再以比較可能影響的玉米來說,若真的成長發芽,開花後若有少量的花粉傳到玉米田中,可能只會影響到很少量的玉米,要完全進入種子的族群裡面,機率不會很高,也不用過度擔心。主婦聯盟研究員湯琳翔表示,基改種子的特性是不容易繁殖下一代,因此農民必須持續向種子公司購買種子,因此,要真正發芽,影響到其他種子確實也不那麼容易,不過,對於國內首度啟動監測工作,郭華仁與湯林翔都認為值得鼓勵,要先透過前導研究,才能知道是否有影響。另外,除了除了定期調查、掌握狀況之外,過去也有人提出建議,應該減少卡車的載貨量等,以減少洩漏,農委會畜牧處指出,其實廠商對於溢漏情形非常注意,因為這些都是他們所購買的產品,不可能讓它們掉滿地?
980E117DCB385A86
arrow
arrow

    rachely4hbu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